易筋经发源地?
易筋经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易筋经》应该产生于秦汉时期术士的导引之术,于唐宋年间传入少林,成为僧人们打坐参禅之余,活血化淤的健身功法。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易筋经》源于天台山道教,而台州则是《易筋经》的发源地2。无论哪种说法,易筋经都是中华武功第一部专著《易筋经》的作者所编著的,而天台山则是《易筋经》的主要流传地之一。
文式易筋经来历?
经文来源有关《易筋经》的来源,流传在少林寺的故事是:1500年前,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9年。
达摩走后,少林僧人在洞中发现了一个铁盒,内藏两部梵文薄书,一曰《易筋经》,一曰《洗髓经》。
后来天竺僧人般剌密谛帮忙把《易筋经》翻译成了中文,达摩的传人、二祖慧可则翻译了《洗髓经》,大家发现两经实为一体,《易筋经》主修外,《洗髓经》主修内。
易筋经的含义?
易筋经源于我国古代中医导引术,具有强健体魄、预防疾病的效果,长期以来在佛家及民间习武人士之间广为流传。《易筋经》是一部介绍强身健力导引法的专著,晚至清道光间始有刻本。此前抄本虽多,却无本得同,不明其源。通过考订日本藏"沈校本",发现此本当为清康熙前半期所抄,早于西谛本,很有可能就是《易筋经》的原始祖本。
抄本的年代与成书年非常接近,其成书可能在清顺治年间,下限肯定在清康熙中期以前。可作为原始祖本的旁证。该书为清初海岱游人整理,也不排除就是作者的可能性。
易筋经的易是什么意思?
“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
《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通过修炼丹田真气打通全身经络的内功方法。源于我国古代中医导引术,具有强健体魄、预防疾病的效果,长期以来在佛家及民间习武人士之间广为流传。
《易筋经》晚至清道光间始有刻本。此前抄本虽多,却无本得同,不明其源。通过考订日本藏"沈校本",发现此本当为清康熙前半期所抄,早于西谛本,很有可能就是《易筋经》的原始祖本。
易筋经口诀全文?
易筋经起源于明天启四年的手抄本,附会为天竺僧人达摩所传,其实毫无根据。
一、韦驮献杵第一势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二、韦驮献杵第二势
掌托天门目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吾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三、韦驮献杵第三势
足指柱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四、摘星换斗势
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五、倒拽九牛尾势
两腿后伸前屈,少腹运气空松。
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六、出瓜亮翅势
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七、九鬼拔马刀势
侧首弯肱,抱顶及颈。
自头收回,弗嫌刀猛。
左右相轮,自直气静。
八、三盘落地势
上腭坚抵撑,张眸意注牙。
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挚
两掌翻齐起,干斤重有加。
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九、青龙探瓜势
青龙探瓜,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
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十、卧虎扑食势
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腰相更。
昂头胸作撑前势。偃背腰还似砥羊。
鼻息调无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
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行也卫生。
十一、打躬势
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
头能探胯下,口更契牙尖,
掩耳聪教塞,洞元气自闲。
舌尖还抵腭,力在双肘边。
十二、掉尾势
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
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
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