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的藏族歌名是?农历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山歌会?
五十六个民族的藏族歌名是?
蒙古族 达那巴拉 回族 山丹红花开 花儿与少年 藏族 洗衣歌 维吾尔族 阿拉木汗 苗族 歌唱美丽的家乡 彝族 在一起 壮族 刘三姐 布依族 好花红 朝鲜族 道拉基 满族 悠悠扎 侗族 暖暖情意 瑶族 瑶族舞曲 白族 月下情歌 土家族 黄四姐、数蛤蟆、哈格砸、直尕思得 哈尼族 祭龙规矩歌 哈萨克族 玛依拉 傣族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黎族 抗婚歌 僳僳族 创世纪、生产调、牧羊歌、逃婚调 佤族 拉木鼓歌 盖房调 畲族 高皇歌 种田歌 高山族 杵歌 拉祜族 换花调 水族 只为盘花妹才来 东乡族 东乡里有我的扯心哩 纳西族 玉龙情歌 景颇族 景颇舂米歌 柯尔克孜族 玛纳斯 土族 阿且什戈玛 达斡尔族 忠实的心想念你 仫佬族 墙贝歌 羌族 唱就唱吧 布朗族 我们从小就相爱 撒拉族 阿里玛 毛南族 买顶花帽给妹带 仡佬族 情姐下河洗衣裳 锡伯族 雅其娜 阿昌族 山歌 普米族 打麦歌 塔吉克族 古丽碧塔 怒族 哦得得 乌孜别克族 举杯祝福 一杯美酒 俄罗斯族 我们举杯 鄂温克族 大雁湖 德昂族 花香随他一起来 保安族 舍我的阿哥是万难 裕固族 裕固姑娘就是我 京族 过桥风吹 塔塔尔族 在银色月光下 独龙族 我可爱的家乡 鄂伦春族 鄂伦春小唱 赫哲族 我的家乡多美好 门巴族 对歌 珞巴族 呷金呷 基诺族 夜深人静 汉族 沂蒙山小调 茉莉花 呵呵 我可真辛苦啊 另外请参考这个网站 http://www.xinhuanet.com/56minzugequ/gqxs.htm
农历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山歌会?
1.
农历三月三是广西省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山歌会。
2.
农历三月三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来说,是比较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3.
而在这一天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便是对唱山歌,多以男女对唱传统情歌为主,故而称为...
4.
月三于壮族人民而言,重要程度丝毫不逊于春节。
壮族。
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有人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也有人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集。
少数民族歌曲好听歌曲?
民族音乐十大名曲如下:
1、春节序曲
选自春节组曲的第一章,作于1955年,是作曲家李焕之的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热烈欢快的迎春大秧歌的生动描绘,是一幅传统节日的风俗画。
2、瑶族舞曲
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合奏的同名管弦改编而成的,主旋律源于五十年代初的一首合唱曲,经改编后的瑶族舞曲,突出了民族乐器的音色和性能,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乐曲生动的描绘了瑶族人民欢乐节日的歌舞场面。表现了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歌颂。
3、喜洋洋
民族轻音乐曲,中国板胡演奏家刘明源作于1958年,原曲为三段体,并以笛子、二胡、板胡等各种乐器对旋转加花变奏。其中第二主题与前段跳跃喜气的形象不同,表现为舒展、富于歌唱性。细细欣赏这一旋律,可体会到它带有中国式的自我陶醉喜乐情绪。
4、春江花月夜
原来是是一首琵琶曲,约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晓章和郑文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俊,又经多次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受国内外听众珍爱。
5、花好月圆
本曲是一首管弦集曲,指挥家黄胎钧作于40年代,后由彭修文改编为焉民族管弦乐曲,成为一首经常演出的民族乐队的轻音乐曲。乐曲以柔和,轻盈的旋律,轻快活泼液的舞蹈性节奏,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月下花美尽情戏舞的场面。
6、翠湖春晓
1934年写下了这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根据流行于昆明地区的洞经音乐改编,以他幼年时在昆明三丰湾听过的一首名为《宏仁卦》的曲牌旋律为素材,生动地表现了月映湖面,银波荡漾.箫声幽雅,回音四起的情景,和游人愉悦欢畅的心情。
7、金蛇狂舞
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灌成唱片。
8、阿细跳月
此曲系1951年为中国青年文艺工作团参加柏林第三届青年联欢节演出的阿细跳月舞蹈而作。
9、赛龙夺锦
约作于 1930年前。乐曲以昂扬的音调、明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我国的南方的广大地区在端午节赛龙时奋夺锦标的热烈情景,音乐生气勃勃,洋溢着欢欣鼓舞的节日气氛,原用小型丝竹乐队演奏,后增加唢呐、锣鼓等,使乐曲大为增色。
10、紫竹调
紫竹调原为流行于上海等地的戏剧主要曲调之一,流行于江苏南部,戏剧最初吸收此江南民间小歌是在同场戏时期,因演员所有道具为白布一块,紫竹两根,故得名紫竹调。其旋律优美抒情,节奏流畅明快,类似江南丝竹的风格,此曲常作为器乐合奏曲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