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徽州地区出现了女性祠堂,其他地方也有吗?

到此一游 11分钟前 阅读:1 评论:0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徽州地区存在女性祠堂的现象。这种现象打破了传统观念下的男尊女卑,体现了女性地位的提高和权力的发展。它不仅提供了妇女的精神寄托,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徽州地区出现了女性祠堂,其他地方也有吗?

“皇家有太庙,民间有祠堂”,祠堂是乡村中国社会的“教堂”,祠堂的首要功能是祭祀祖先,隆礼报本,祠堂的第二职能是商议、处理本族的大事。封建社会祠堂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各个家族都非常重视祠堂。但是由于当时的人们受到思想的束缚,特别是严重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使得有些地方的祠堂成为女人的禁地,在祠堂中,不仅不会供奉女性祖先的灵位,还不让女性踏入祠堂。但是也有例外,在我国某些地区就出现了专门祭祀女性祖先的祠堂。这些祠堂的建立,更多的是为了纪念女性祖先为家族做的巨大贡献。

清懿堂

清懿堂位于安徽省歙县棠樾村,建于清代嘉庆十年,是棠樾村大盐商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创建的,藉以纪念为徽商的辉煌同样做出牺牲和贡献的鲍氏妇女。在棠樾村,有两座祠堂,一座叫敦本堂,一座叫清懿堂,在当地分别称为男祠和女祠,清懿堂就是专门祭祀女性祖先的。“清懿堂”三字巨匾高悬在享堂照壁正中,出自书法家鲍珍之手,另一块“贞烈两全”的横匾,则是清代名人曾国藩所书。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徽州地区出现了女性祠堂,其他地方也有吗?

莫氏女祠堂

浙江慈溪莫氏女祠堂,又称胡家小祠堂,是胡姓后代为纪念宋代尚书胡宗伋妻子莫氏功徳而集资所建造的,莫女为宋礼部尚书胡宗伋夫人, 自幼通经学, 晓音律,作诗文如男子, 女红之事更是精通, 婚嫁胡宗伋后,不但积极支持丈夫勤学苦读,终于功成名求, 历任教职和县丞等职,而且还与丈夫共研诗书名篇,兴办学校,培养高足门生, 灌输儒家伦理, 传授家庭美德, 训导子孙有方。晚年为垂戒胡姓后代,亲自制订一百余条家训,告诫后代必须遵照执行,这么多家训语言通俗,易于牢记,例喻设教,寓意深远,即使时至当今,仍有鉴戒价值,被后人尊称为《胡氏莫太夫人家训》,成为传世家训名篇。

祖姑祠

“祖姑祠”位于广东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后溪村。该祠位于后溪村中心,是一座“双背剑”格局的祠堂,祠堂大门两边摆放一对石鼓,门楣嵌入式石匾阳刻“金氏宗祠”四字。据考,祖姑谥号端洁,乳名二姑,生于明英宗年间。其人从小聪明伶俐,十分孝顺长辈,惹人喜欢。因面部有胎记,出嫁当天遭受男方乡邻讥评,个性倔强又无意婚嫁的金端洁,深感委屈,即命回轿返乡,发誓“事亲终老,终身不嫁”。回家后,性格爽直、敢作敢为的金端洁冲破世俗樊篱,勇敢地自立门户,办酒坊、开商号、买田园、事农耕,亦商亦农,留下殷实家资和百亩良田。金端洁终身不嫁、立志创业的行动感动了父兄和族人,她的胞兄将一个儿子过继作为她的嗣子,蕃衍盈升,遂成茂族。为缅怀金端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美德,其裔孙在嘉靖后期至万历年间合力建成了“祖姑祠”。

婆祠

婆祠位于广东省潮安县的龙湖古寨内,是清代富商黄作雨为其生母周氏所建。婆祠坐落在龙湖寨直街一侧,为潮汕传统的“四点金”建筑格局。 “婆祠”是明末清初时期“家资丰盈甲潮州”的员外郎黄作雨为他的生母专建。相传黄作雨发迹后,捐巨资建造了黄氏宗祠,供奉列祖列宗之神位。但因为他的生母周氏身为妾侍,按封建礼法死后是没有资格入祠受供奉的,黄作雨见自己掏腰包建造的祠堂竟连生母都没有资格入祠,很不服气,遂重新择地建祠,专门供奉其生母神位,故称“婆祠”。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徽州地区出现了女性祠堂,其他地方也有吗?

蔡氏宗祠

这座祠堂坐落在宁波市潘火桥畔的宁横路旁。这座祠堂始建于明代的万历年间,在清代同治年间进行重修的实惠,又修建了女祠堂。男祠女祠堂按传统的男左女右设置,此格局一直保留至今。祠堂的正厅为五间二弄卷棚九檩抬梁式硬山顶结构,木石雕刻细巧,墙柱彩绘精美。南首的女祠堂依男祠而建,由门楼、前厅、后堂组成,建筑布局与雕饰图案略微比男祠逊色。两祠并排而立,合二为一,彰显男女平等理念。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徽州地区出现了女性祠堂,其他地方也有吗?

在不同地方,都出现了单独祭祀女性祖先的祠堂,并不是偶然,可以看出在当时某些地方,女性的地位已经有所提升,而且女性为家族也做了很多的贡献,才会让后人专门为她们建立祠堂,祭祀她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