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庙属于哪个区?
上海城隍庙属于哪个区?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是上海重要的道教宫观。
据说上海城隍庙是吴主孙皓在三国时建的。明永乐年间 (1403-1424)时任上海知县张守约将其改建为城隍庙,并改为上海城隍庙秦裕伯,天顺年间(1457-1464),上海知县李纹重建寺庙,建亭殿前。嘉靖14年(1535)重建山门,并建造了一座牌坊。万历三十年(1602)知县刘一炉重建。万历三十四年(1606)在火中焚烧,后不久知县李继周再次重建。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知县史彩捐薪倡修,建鼓亭二所。康熙48年(1710年),当地乡绅在庙东建东园,凿池建亭,堆砌岩石,种植花草,扩建庙基10余亩。雍正13年(1735年)持有募修殿宇。乾隆十三年(1748)宿宫在火中焚毁,时知县王促重建。乾隆中叶,邻壁豫园荒地被庙内以廉价购买为西园,庙基扩大至36亩8分,乾隆59年(1794)道会司葛文英筹建后楼。嘉庆三年(1798),大殿再次建成,并设道会司和二十四司在两个游戏中。道光十六年(1836年),两个游戏和剧院在火灾中被摧毁,然后不得不筹集资金重建。道光十六年(1842年)英军占领上海,曾以城隍庙为驻地。咸丰三年(1853年)刀将占领上海,位于寺庙内,前后居住一年多。咸丰十年(1860年)寺庙成为英法军营。同治年间(1862-1874)知县王宗连、巡道应宝时先后提倡捐赠大修,历时十月,庙貌焕然一新,重复壮观。光绪十九年(1893)知县王柔轩筹款建头门、二门、大厅、戏楼、鼓亭等。
民国时期,城隍庙两次被烧毁,时有重建。1926年,杜月生、黄金荣等人发起捐资修缮时,全部建成钢筋混凝土仿古大殿,辉煌壮丽,上海前所未有。
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多。最繁荣时期,总面积49.9亩,约3.3万平方米。
上海城隍庙介绍?
城隍庙简介:
上海城隍庙(上海话:老城隍庙,上海话拼音:lhaoshenhhangmhiao,发音:[lɔ̀zə̋nɦɑ̃̄miɔ᷆]),它是中国上海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道教是上海最重要的道观。
老城隍庙位于上海老城厢中部,现属黄浦区东南部,靠近豫园。明朝永乐年间由原金山寺改建而成。城隍庙供奉霍光、秦裕伯、陈化成三座城隍庙。清代道光年间,老城隍庙达到全盛,占地约50亩。民国时期,寺庙屡遭火灾,民国15年(1926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老城隍庙受到冲击,寺庙被挪作他用。1994年,老城隍庙被修复,重新成为道观。目前,老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等,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
老城隍庙周边的庙会逐渐发展成为上海最古老的商业区。小吃店、古董店、小商品市场层出不穷。有绿色走廊、宁波汤团店、松月楼等著名食堂,尤其是小笼包、梨膏糖、五香豆等食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