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中,五味具体指的是哪些味道?
中医里五味入五脏,味道应该不止五种吧?
中医里的五味,已不是我们现实饮食生活中直接感知的五种单纯味道。它是以食物的性质和作用,来确定食物性能理论中的五味,即酸、苦、甘、辛、咸。《黄帝内经》云“五味入口,藏于胃肠,味有所藏,以养五气”。各类食物所含的物质不同,进入人体后各种成分和各脏腑的亲和力不同,对各脏腑的作用也不同。是为“酸入肝, 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脏的功能活动,有赖于五味的滋养,具体说就是“酸收、辛散、甘缓、苦坚、咸软”。饮食五味运用过程中,是有禁忌要求的,提出“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所以要谨和五味,以平为期,不要偏嗜哪一种味道,以免被那种味道所伤。
2500多年前,在没有任何检测仪器和分析手段的情况下,中医的性味学说,能够把每种食物的性质、性能和功效都揭示出来,是对人类多么了不起的贡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