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五代以后中原王朝多被少数民族政权吊打,你怎么看?
有人说五代以后中原王朝多被少数民族政权吊打,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
五代以后,中原王朝被吊打,汉族王朝遭受的损失主要有三个原因。
汉族王朝在士族消失后,官僚阶层由科举考试上来的士子担任,科举制度虽然进步,但士族消失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士族传承千年的大家族被消灭,意味着他们留下的文化和治理经验被新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所取代,士子们虽然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权力,但他们的根基和靠山不再,只能选择效忠皇帝,在这种皇帝独裁体制下,国家的前途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权力集中和享乐需求,皇帝的权力集中也使得国内没有制约他的势力,容易产生专制和混乱。
五代以后,中国的武德不兴,武人受到压制,随着武将地位的普遍降低,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重视和尊重,国家防备武将的策略也变得像防贼一样,这无疑削弱了民族一流的人才从事武将工作的意愿,特别是在宋明时期,武将普遍文盲化,对外开拓的责任也变得困难重重,这种民族人才流失的状况使得汉民族在面对少数民族政权时经常处于劣势。
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大乱世,各方武将凭借武力在中华大地上翻云覆雨,汉民族对于武人的持续矮化和丑化也是中原王朝经常被少数民族吊打的原因之一,这种文化上的羞辱和轻视使得民族的一流人才不愿意从事武将这个职业,整个国家也不支持武将,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在五代以后,各个少数民族政权都积极汉化学习汉族文化中的先进部分,他们不仅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经验,还保留了自身的尚武长处,这种积极的态度使得他们在某些时期开始吊打汉王朝,例如在宋代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与汉王朝形成对立割据的局面,而在蒙古人时期,汉王朝则开始被吊打,甚至演化出了能够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满清帝国。
五代以后中原王朝被吊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民族和文化的因素,这也提醒我们,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