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杂是什么东西?
牛杂,又称“牛杂碎”,是牛内脏的统称,是发源于老广州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据说,上古一位大王在先农坛亲耕祭祀农神时,突然天降大雨,大王看到当地百姓饥馑,立即下令屠宰亲耕的牛,将其牛肉、牛肚、牛心、牛肝、牛百叶、牛肠、萝卜等放入锅中。百姓食后醇正鲜美,味道甚好,至此流传下来。
牛杂能吃么?
牛杂可以吃,而且非常好吃
牛杂(牛肉、牛肚、牛心、牛肝、牛百叶、牛肠之类),放盐50克、小苏打50克、面粉300克,然后加清水,开始揉搓。这个目的是洗掉表面的黏液和异味,要内外洗两遍,然后冲洗干净。在用小苏打50克,把牛杂揉搓一遍,然后倒入200克醋,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这是为了把一些细小的污渍洗掉。然后冲洗干净。
牛杂营养价值很高,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身体健康得人正常食用没有问题。但牛杂胆固醇含量高,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要食用。正常人也不易多吃。
动物内脏过多食用会引起体内嘌呤过高,严重的可导致痛风。
牛杂什么意思?
牛杂,牛杂碎的简称,就是牛的内脏和碎肉。
据专家考证,吃牛杂始于清光绪年间的广州。清末,牛是用于耕作的,只有老弱病残的水牛才会被杀来食用,牛杂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挖掘出来,成为一道平民美食。清末,牛杂才被搬上餐桌,确实来得晚了一些,原因是牛杂的膻味确实不好处理。清同治年间,佛山祖庙附近的三品楼,有一位叫梁柱侯的师傅熬制出柱侯酱,烹煮牛杂时下柱侯酱,既掩盖了牛杂的膻味,也给牛杂调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