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墙菜肴背后的历史与典故,你知道吗
佛跳墙,是一道闽菜菜肴,兴于清代同光年间。
一般来说,它的由来是这个典故,庙里的小和尚吃肉,被老和尚发现,情急之下,小和尚抱着肉坛子跳墙而出,由此得名。
另还有福州新妇嫁娶前,因娇生惯养,不懂下厨做菜,其妈妈就将做菜的方子交给她,让她过门后如法炮制。可是,这个笨妇人等到入门下厨时,搞丢了方子,就将所有的材料放入酒坛,以荷叶扎口,文火慢炖,香气飘飘,就是佛跳墙。
不过,这种神奇的偶然在其他菜品的发明中比比可见。笔者认为,最靠谱的说法还是郑春发徒弟的说法强祖淦可靠。
在光绪丙子年间,福建官银局的有位官员的夫人善于烹调,有次,此官员在家宴请布政司杨莲,其夫人就将鸡鸭猪肉等放入绍兴酒坛中煨制成菜,香气四溢。杨莲吃后赞不绝口,回去后让其厨师郑春发来复刻,但复刻多次失败,就带领郑春发拜官银局的夫人为师,从而学艺而归。此后,郑春发在原来基础上,加入了鱼翅这一食材,这就是佛跳墙的雏形。
此后,郑春发自立门户,开始福州聚春园,承接宴席,主打此菜,并命名为“福寿全”,可谓大吉大利之名,而酒坛中的食材也增至十数种,宾客分分赞誉。
其中,有一个秀才专门为此吟诗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遂更名为“佛跳墙”。
这就是“佛跳墙”的由来。关于这道菜的考据与做法前人如唐鲁孙、逯耀东先生多有涉及,这里就不再详细展开了哈!
作者:舒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