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入朝作战吃的“炒面”是用什么做的
“炒面”不是起于志愿军,而是红军时期开始,就是我军长期使用的自带补给方式,而且可以说是主要补给方式。而且说起来大家不相信,一直到七十年代末,部队里还有这种装着炒面的干粮袋,只是不再是主要的补给方式了,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很多自卫反击时的照片,里面背着这种干粮袋的战士并不少见。后来这种干粮袋应该是制式的,装满撑鼓起来,直径大约十公分,挎在肩上,在另一侧腰畔用干粮袋两头的细带子系牢,那么长度应该是一米出出头。我注意到前面一位答友说干粮袋标准是40斤,抗美援朝时期的我真不知道,可是七十年代还可见到的那种肯定没有40斤,装十几斤最多二十斤,我军传统的武装越野负重标准和装备大家都知道,加一条20公斤的干粮袋有点不可想象,而且就算是20公斤的干粮,要生存十六天是可以的,要奔袭行军和作战,肯定不够,一天不到三斤干粮,肯定维持不了半个月的作战强度。
美军李奇微将军后来在总结我军作战方式为“星期攻势”,在此基础上对我实施了“磁性战术”,也说明我军依靠战士自己携带补给的作战时间大致就是七天。干粮这东西,我们再说句不好听的话,从红军时期开始,也就是一直到抗美援朝,我军长期是处于一个有得吃就不错了的状态,真别考究里面装的是什么面,抗美援朝时期,我党已经掌握国家政权,条件应该是好过红军和抗日时期,但干粮袋里的炒面到底是什么内容,真别有太高指望,抗美援朝前线需要的炒面数量巨大,还有通过补给线的大量损耗,国内周恩来总理都亲自挥动锅铲炒面,要为大家做一个表率,国家当然也规定炒面需要百分之七十的面粉,配百分之三十的杂粮面,可是东北、华北老乡自己都没面粉,甚至拿出自己救命的杂粮面炒熟了送来应急,你好意思嫌弃?能板着脸怪里面没面粉?再从更远的地区调运,是需要时间的!而东北、华北地区,刚刚支援了我军打完解放战争的百姓们,挤出自己吃的高粱面、玉米面甚至俾子面,还能怎么样呢?
后来部队干粮袋里的炒面,据说不但都是面,而且有干菜末、茶叶末、干肉粒、盐、糖,还是用丰富的油脂炒熟的。但抗美援朝时期的干粮袋里的炒面,真遇上全是杂粮面的,也真怪不到谁,咱们当时就是那个条件,国内朝前线调拨物资,当时国内能有多少汽车、多少司机、多少公路?铁路从南方过来,过长江还得靠渡轮把车皮分别摆渡过江,你想想那是个什么效率?邓小平同志从主政的西南局抽调两千名司机支援志愿军,能把洪学智将军感动哭了!而西南局为什么可以抽调出两千名司机?因为这里曾经有着重要的滇缅公路、川滇公路,是国内司机最多的地方,换了中南局,甚至华东局,都真没法抽调出那么多司机。华东九兵团入朝,坐着火车过东北时,东北好多巡道兵都哭着扒下自己的棉袄、皮袄朝火车上扔!前线物资调拨计划单,确实已经把冬装都调拨到位了,可是实际上,九兵团的部队,大量冻伤减员,比战损还高,很多冻死在异国他乡的战士,到死时,身上还是华东秋装,或者华东三斤棉冬装……
真的,志愿军就是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硬把十六国联军顶在三八线上、他们背的干粮袋里的炒面,同样是艰苦的乡亲们硬省下来的口粮,朴素而珍贵,但真的没什么黑科技配方在里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