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论文?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怎样打响的?辛亥革命的第?

3个月前 (09-04 13:24)阅读2回复0
看看头条
看看头条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49150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98300
  • 回复0
楼主
  1. 试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论文?
  2. 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怎样打响的?辛亥革命的第?
  3. 中国近代史的主流和本本质及其影响?
  4. 论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论文?

试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论文?

试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论文?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怎样打响的?辛亥革命的第?

不足之处就在于: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结束。

根本原因:一句话,缺乏一个能够提出明确的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并依靠全国最大多数民众、由有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的先进分子组成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第一,那时的革命党人充满着对祖国的热爱,有着革命的决心,却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他们中许多人并未认清帝国主义的真面目,甚至天真地认为,他们既然以西方为学习榜样,就一定能得到西方国家的援助,并且总害怕革命的猛烈发展会招致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所以在革命起来后小心翼翼地避免触动列强在中国的既得利益。

他们对封建主义也没有多少认识,大多数人把清政府看作唯一的敌人,不但看不到旧社会制度的基础是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而且把一切赞成或被迫同意推翻清朝统治者的汉族地方官僚看作自己人,不惜向他们作出重大让步。

因此,当清朝的统治一旦被推倒,建立了民国,许多人便以为革命已经成功,失去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妥协心理上升为主流,导致革命半途而废。

第二,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并发动了群众,但做得远远不够。

革命党人不仅在会党和新军中做了许多工作,并且开展了有力的革命宣传,举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在社会上博得相当广泛的同情。

这是武昌起义能够很快得到多数省响应的重要原因。

可是,依靠并发动群众的严重不足,尤其是没有深入到社会底层去,同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相脱离,又是导致它不能把革命进行到底的重要原因。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那样根深蒂固,要推倒它们,不充分发动广大民众是办不到的。

当时的革命党人恰恰做不到这一点,特别是没有一场农村的大变动,不可能吸引广大农民积极参与革命。

这样,他们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面前只能深感自己缺乏实力而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从而走向妥协。

第三,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国同盟会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成员复杂。

当革命开始取得胜利时,革命阵营内部便呈现出一派分崩离析的混乱局面:内部意见分歧,不少人转眼间成为享有权势的新贵而心满意足,开始争权夺利。

吴玉章回忆道:“在南京临时政府中,不仅原来的官僚政客毫无生气,并且有些革命党人也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蜕化,逐渐地丧失革命意志,而一味追求个人的官职和利禄去了。”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群众的核心,也无法使革命进行到底。

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怎样打响的?辛亥革命的第?

“三·二九”广州起义程正瀛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因种种原因,被误传为原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第一枪。对此,许多著名学者详考史学,著文论证,认定打响“首义第一枪”者为程正瀛。

如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天瑜刊发于《民风》(2001年7期),《世纪行》杂志(2001年第10期)转摘的论文《谁打响辛亥武昌起义第一枪》认为:“考之以实际状况,打响首义第一枪的是程定国(正瀛)。”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学者罗华庆、曾成贵亦撰文《突发首义第一枪是谁?》指出“熊秉坤不仅在一九五六年的回忆中没有明确肯定自己打响第一枪,而且早在一九一八年的回忆中,就直接指出打响第一枪的是程正瀛而不是他自己[见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五)《武昌起义谈》]”

辛亥革命胜利后,程正瀛荣立一等功臣,被原国民革命军政府授予“首义第一枪”金匾。

中国近代史的主流和本本质及其影响?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的框架体系曾经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构建的。即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三大高潮、十大事件。

所谓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三大高潮,即为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十大事件,即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反侵略、反帝是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者的民族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社会”。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反侵略发展成为反帝。

反封建、求民主是中国人民(包括农民、工人、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的革命阶级)和封建主义或势力(包括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等)的阶级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封建社会”。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通过斗争,将民族矛盾化为民族独立,将阶级矛盾化为人民当家做主。由此形成了新中国。

论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论文?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形成壮大必然要求打破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束缚而独立自由发展,这种要求和当时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相一致,得到社会各开明进步阶级阶层的拥护支持,这是辛亥革命成也必然的原因。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下,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决定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这是辛亥革命败也必然的原因。

0
回帖

试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论文?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怎样打响的?辛亥革命的第?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