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图书馆特色?

我爱学习 2分钟前 阅读:2 评论:0
复旦大学图书馆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之一,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设施。它是一座集学术研究、信息查询、文献流通于一体的综合性学习中心,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该图书馆还为师生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包括学术咨询、数字阅读、在线讲座等,以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复旦大学图书馆以其高质量的服务和丰富的文献资源,成为众多求学者的学习乐园。

复旦大学图书馆特色?

复旦大学图书馆是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两个全国中心馆之一。设有教育部面向全国和华东地区的外国教材中心,教育部文科外文图书引进中心书库、欧盟图书专架、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综合类)、上海市科委科技查新站(计算机与生物)、全国医学文献检索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馆兼秘书处、图书馆学硕士培养点、中国索引学会秘书处,并承担了《中国索引》和《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两份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

1918年由学生集资购书成立的戊午阅书社是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前身。复旦大学图书馆现由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张江馆、江湾馆(李兆基图书馆)、古籍部(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组成。2000年4月27日,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原上海医科大学图书馆改为"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

09年甲骨文考生,黄蛉用甲骨文写作文得分仅6分,为何会被985高校四川大学录取?

要想阅读与众不同的回答,敬请关注“下水诗文”。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甲骨文方面,二是黄蛉的故事。下面我给大家分解:

复旦大学图书馆特色?


一、甲骨文方面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这种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称"契文"、或"殷契"等。

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复旦大学图书馆特色?


2.甲骨文的特点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字上看,文字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显示了稳定的格局。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 *** ,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个基本要素。"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复旦大学图书馆特色?


3.书法特点

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被称为“汉字的鼻祖”。

甲骨文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书法艺术的美,很值得欣赏与品味。

甲骨文风格类型:一是劲健雄浑型、二是秀丽轻巧型、三是工整规矩型、四是疏朗清秀型、五是丰腴古拙型。所以尽管甲骨文是契刻出来的文字,但笔意充盈,百体杂陈,或骨格开张,有放逸之趣;或细密绢秀,具簪花之格,字里行间,多有书法之美。

甲骨文一般是用刀直接刻字,有的刻好后还填以朱砂,甲骨文的刀法就体现了它的笔意。从刻划的线条犀利苍劲来看,刀法也很熟练。线条起止有度、转折恰当,且有粗有细,有长有短,说明有用单刀,也有用双刀的。字形结构一般呈瘦长形,有大小、长短、方圆之别;各种长短线条的排列疏密有序,各种横竖斜直线的组合也恰如其分,既保持了平衡对称的结构,又表现出丰富而有变化的笔意。同时,甲骨文还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六书"的汉字构造法则,既是成熟的文字,也是高水平的书法艺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书法热的兴起,甲骨文书法得到了广大书法家的重视。

4.历史价值

甲骨文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现代汉字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我国汉字的萌芽,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上的刻划符号。但这些刻划文字虽已具备了文字的雏形,但都是一些简单的符号和单字,无完整的体系和规律。真正具有一定的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的文字,最早的要算是甲骨文了。甲骨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宝贵资料。对中国古文字研究有重要作用。过去,古文字研究的主要的依据是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甲骨文比《说文解字》要早1500年,而且它是来源于直接发掘出来的出土文物,可信程度更高,对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纠正《说文解字》的疏失,解决青铜器铭文中悬而未决的问题,都有极大价值。

5.殷墟之外的甲骨文

殷墟甲骨文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它被证实是世界上一种古老的文字,然而,还有几种更古老、更奇特的甲骨文却鲜为人知。请看下面的资料:

(1)更早的甲骨文

河南贾湖遗址内发现世界上目前最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甲骨契刻符号。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先生指出"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键性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资料",并被认为是"早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卜辞4000多年,领先于素称世界最早的古埃及纸草文字。"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

(2)其他甲骨文

还有甲骨文是刻在陶器上的、"彝族甲骨文"等等,这些都有待于专家和学者进行研究、破译。

正是因为种种原因,才有了黄蛉的故事。

二、黄蛉的故事

1.高三复读生怕不出彩冒险选择

黄蛉,2009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复读生,他的语文老师是蒲体超。2008年高考,他没上一本线,最终选择了留在原校复读。蒲体超老师是黄蛉复读时才开始认识他的。但两人“很快就要好起来”,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古文字。蒲老师表示,黄蛉用古文字写作文并非为了搞怪,而是兴趣所致,一时灵感。黄蛉说,他是怕作文不出彩,所以才选了一个冒险的做法。他大概会写七八百个甲骨文文字。这次高考前一周,学校发了考生须知,没有规定不能用古文字写作文。他当时就想:可以用古文字写作文。结果,考试时他用了一个半小时,才写完这篇古文字作文《熟悉》。

2.文章跑题仅得6分

古文字专家在这篇古文字作文《熟悉》里,发现有甲骨文、金文,还有小篆。经过专家委员会的专家翻译后,阅卷组的语文老师发现这篇作文虽然是以《熟悉》为题,但内容却离题很远,给分偏低。这篇文章仅得6分。网友们把这篇作文称为2009年的“最牛高考作文”,写作者被大家封了一个很有90后特色的名字——“古文字达人”。

3.破格就读川大

2009年8月,教育部门组织了四川大学的一批古文字专家对黄蛉进行了测试,测试非常顺利。9月初,黄蛉收到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凭借甲骨文,他在两年内实现了从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得以在四川大学接受一对一的教学。

4.特招黄蛉的启示

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注重的是因材施教,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特别是要让有个性的人才脱颖而出,这样就必须“不拘一格降人才”。我认为特招黄蛉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是一件对教育改革具有启示意义的事情。

而作为黄蛉这样的 “奇才”,应该充分利用国家给自己提供的条件,发挥特长,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去破译更多的古文字,这样才能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不要因为被破格录取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成为现代版的方仲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