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古代哪一年的学子步入了大学的大门呢?

我爱学习 8分钟前 阅读:2 评论:0

古人几岁进大学?

15岁

根据汉代《大戴礼记·保傅》记载: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意思就是说,先秦时期,一般孩子到了8岁就可以上小学,而古时候男子束发是15岁,因此可知,上大学的年纪大约就是15岁。

如何看待美院大一男生毕业五年重读本科抱着娃来上学?

大龄学生(mature students)在英国是很常见的。各大学上至牛津剑桥都专门设有面向大龄学生的招生说明页面,标准上应该没什么不同,主要是鼓励大龄人士重返校园读取学位。学校也会设有专门负责 帮助大龄学生适应学习和提供生活支持的工作人员。

像我们大学内就有托儿所,方便教职工和大龄学生的育儿。我做助教给本科生上课时,也常见大龄学生。针对他们离开学习环境太久,和知识体系更新脱节导致的特定科目弱项(比如统计),教学组都会提醒讲师和助教,必要的时候给予一些额外辅导。大龄学生们自己还组成校内俱乐部(Mature students club),互相支持。除了学校方面和生活上,我们的婴幼儿发展实验组在征集婴幼儿被试时,每年都得到不少大龄学生的支持。就读期间他们会是很积极参与实验的家长,实验组也可以通过他们的交友圈征集到更多婴幼儿被试,所以大龄学生的存在也在科研上建立了良性循环。读研读博的同事年龄就更参差不齐了,虽然应届居多,但生娃或带娃入学就更普遍。我的博士同事里孩子更大的8岁,她本人现在博二,是个非常棒的researcher。我自己也算是博士生里的大龄学生了,和应届入学的同事相处挺好,没觉得有什么特别让人需要考虑“怎么看待”的问题。

除了大学内部,街头公益广告也常看到鼓励错过了读取学位的大龄人士重返校园。一方面是出于就业考虑,重获学位、得到专业训练,毕业后找工作更容易一些,收入也能更高一些。另一方面也是自主的人生态度的体现。东亚的集体主义文化背景多将个人看成服务于社会的螺丝钉,人生观也塑造为要按部就班完成人生历程,受教育只是这个历程上属于特定年龄范围的一个任务,一旦完成——除非是“镀金”性质的就学(如MBA)——不必也不能回头,否则经济和社会评价都要受挫。而侧重个人主义的文化背景里,为了个体发展、求知、自我实现,改变人生道路相对不是那么容易受到舆论压力的事。这个男生在他所处的环境作出这个选择相比承受很大压力,但也一定是个自我十分清醒的人。

标签:科举和明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