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校名称?
古代学校名称?
我国的学校由来已久,各个朝代对其称呼也有不同,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1、成均:传说五帝时代已有大学,最早见于《周礼》等书,名叫“成均”,以乐教为主。
2、庠:尧舜禹时代有庠之学,教学内容为养老,分为“上庠”和“下庠”。
3、序:夏朝注重习射,培养武士。《礼记》记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4、国学和乡学:西周设立国学和乡学,国学是为上层贵族子弟设的学校,乡学是地方行政区域为庶民子弟设立的,根据地方区域大小不等,名称也不同,如闾塾,乡校等。
5、稷下学宫,私学。春秋时代最有名的学校就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和孔子创办的私学。
6、太学/国子监:汉魏时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太学与国子监互称。
7、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宋代有著名的四大书院:白鹿洞,岳麓,石鼓,应天府书院。
古代的最高学府也称作为“大学”吗?
1.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太学在办学育才、繁荣学术、发展中国古代文化科学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太学最早设立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优质解答
3.太学和国子监都是最高学府,时代不一样,明代以前,太学往往是最高学府,晋武帝时又另设国子学.国子是指“公卿大夫之子弟,表明其教育对象乃是贵族子弟,与更具平民色彩的太学并立.隋炀帝时始称国子监.到了明朝,只设国子监,不设太学,因此国子监同时接收由皇帝指派的贵族子弟和由地方官保送的平民子弟,分别称为官生和民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