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基本精神和三纲、六证、八目的关系
《大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结合现实谈谈对三纲.六证.八目的认识?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语出《大学》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所以《大学》之一篇在末尾的时候又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经史子集为什么把《大学》排之一篇?
首先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答,把怎么“国学”内容的题目给我,那我就试着回答一下。
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经史子集”?“经史子集”就是把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下面就请你看看“经史子集”都包含什么内容。
经部
经部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称为“五经”,即《诗》、《书》、《易》、《礼》、《春秋》。从唐代到宋代又形成了“十三经”,其中《周礼》、《仪礼》、《礼记》是将《礼》拆成三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将《春秋》拆成三本。后又加《论语》、《孝经》、《尔雅》和《孟子》而成为十三本经部。
史部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每朝一史共二十四史。它还包括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都归入史部。
子部
指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时,学着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等都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
凡是历代名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所有的成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成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成为诗集。
题目中的<<大学>>就出自于经部中,它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简称为“四书”。《大学》之所以排在经史子集的之一位,那是因为下面几点:
1.它是儒家经典中精粹中的精粹,也是儒家思想的纲领和核心。
2.在“四书”“五经”中,它的字数最少,只有1751字,便于排版印刷和广泛流传。正是如此,它也是旧时学堂中必不可少的必要教材。
3.在我看来这第3点是最重要的。《大学》开头的那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简单的来说就是六个字:明德、亲民、至善。这就是儒家思想的能灌输入广大民众心目中的一句座右铭。民众认同它的理论,遵循它的理论行事,那还有比这更省心、更省力的方式呢?
回答完毕。谢谢观看我回答问题的朋友们!
’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